||||

台湾树屋之间·盒里盒外 / SOAR Design

在人类还与大自然连结甚深的时期,除了穴居之外,有一种原始又迷人的住居方式:从最初将住所设置在树上到为了更亲近大自然而建造的树屋。树屋顾名思义随著树而建造,也因此树的型态与高度,便决定了住所的状态,在森林中每棵树的高度不同,以至于每个树屋的高度也会有差异,这即是此案最初的设计原型。”我们希望能创造出一个接近树屋自然居住状态的空间”。由森林的树屋概念所转化,并将每个居室视为一种簇群群落的单一建筑,以都市设计的观点去看待整体空间,著眼虚空间(居室之外的共享开放空间)在整体空间的重要性,再藉著模拟自然状态的树屋设计手法下,创造空间的”有机性”,不预期空间的特定发生事件与活动,而是由居住者”有机的”、”自由的”去选择使用空间的方式。

我们也试图改变使者观看空间的方式,在有机设计手法的概念下,我们创造了更多”缝隙”(Gap),藉由缝隙,居住者能清楚的感受到家人的存在,不管是透过视觉或是听觉。家人们在不同的高层中生活,创造有趣的相处模式与多样化的空间经验,层层叠叠之间的空间与缝隙,创造了更多上下活动的连结,利用空间形式创造一种新的陪伴方式。也因为这样的缝隙,光与空气能够自由的在整体空间中流动,使屋内的微气候与物理环境更舒适。因为不同高层及不同板块共享空间及房间所创造出的缝隙,使得空间中的流动感更好,不仅在光与风等物理环境,居住者的生活与互动也更有机有趣,甚至在视觉上也因为创造出各种穿透感而变的层次丰富节奏明朗。

如上述,因为我们主要著眼于不同层次的虚空间(开放的共享空间)的创造,在设计阶段我们的做法是将所有住家空间拆解并重新组织结构,例如:将书房拆开,吊到客厅起居室上方,藉此让活动更能串连,家人能分享生活;或将房间的尺度缩到最小,提供单纯的睡眠功能,藉此将馀裕空间留出,创造更多的开放空间,每个房间前设置的共享平台就是促进家人之间的交流与生活共享最重要的脚色。而我们也利用有机的高层差及上述的”缝隙”手法,模糊上下楼层的界线,创造空间的暧昧感,打破既有的空间使用模式,希望能带给使用者更不同的空间经验,这样的模式如同在野外露营般,大家围绕著迷人的”虚空间”或共享广场搭营生活。

设计手法:1.放大走道、楼梯等”中介空间”的尺度,藉此製造随意停留的机会,拾一本书、就能轻易地找到自己的舒心角落。藉由放大中介空间,也创造了一些有趣的秘密基地,这些适合孩子尺度的角落空间,其实就如同学校的学习角般,提供业主的孩子们发挥创意的空间。
2.迴游动线:本案的另一个优势在于环绕全室的L型户外空间,为了让居住者能体验户外空间在春夏秋冬所呈现的不同景致,我们运用大量的迴游动线贯穿全室,并利用材料的交叠与延伸模糊室内外的界线,让整体氛围更趋向自然有机的状态,也让使用者更能够体会到自然氛围。
3.视觉控制:藉由控制屋中屋裡居室窗户的高度,控制空间使用者的视线,聚焦于庭院及室内人员的共享生活上,并达到室内框景及借景的效果。

最后,除了自然有机的居住形式、打破既有空间模式与生活互动方式之外,我们希望”有趣”能够成为这个案子另一个核心概念,在不影响空间诗意与质感下,我们希望使用者能够在生活的过程中确切地感受到空间的趣味,在经验到不同的生活同时能会心一笑。

设计概念图:

平、立面图:

项目空间信息:
  • 空间名称:树屋之间·盒里盒外
  • 空间类型:住宅空间、别墅设计、住宅改造
  • 空间地址:中国台湾
  • 设计公司:SOAR Design
  • 建筑面积:114平方米
  • 空间主材:红砖、混凝土自流平、混凝土涂料、木材、钢材、木地板、玻璃、白色乳胶漆
  • 空间摄影:Hey! Cheese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