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红鸟创客空间” / 临界工作室
红鸟创客空间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不同工科交叉融合、强调共享创造教育理念的核心载体:在两年的时间里,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五人的团队,结合专业特长,深入学习设计和产品的研发。校方认为,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需要具备能够激发创造力、方便交流的学习场所。
由多个部分组成的红鸟创客空间,分布在新校园的不同建筑中:多功能studio(W1 Labs,三层共7400㎡)、创客实验室(Maker Space,800㎡)和展示厅(High Bay,950㎡)。尽管它们功能各异,但我们试图利用统一的设计语言,使它们形成一个相互连接的空间群落。
改造前的studio建筑空间存在诸多挑战:非黑即白的功能分区隔断;位于建筑边界功能单一的狭长走廊;被巨大的暖通管道压低的室内净高;空间的自然光环境也不尽如人意。应对以上现状,我们提出了鲜明的设计策略:尽量减少固定隔断,创造更为灵活的开放平面;设计出更为丰富的空间分区,为不同开放程度的活动创造条件。
▼Studio: 改造前平面图
▼Studio: 改造前空间状态
我们利用天花吊顶、高差和材质的变化,营造出灵活多样的学习空间;将狭长连贯的走廊化整为零,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视觉联系;单一的走廊宽度也被打破,植入的公共空间串联起不同类型的学习区域。为了扩大空间净高,原有的天花吊顶被拆除。暴露出来的空调管道,采用不锈钢保温层包裹,呈现出特有的机械美感。
▼植入的空间模块:
Studio配置有多样的家具和空间模块,以便开展不同类型的小组活动。从天花垂吊下来的伸缩式插座,不使用时可以直接“消失”。相对独立的玻璃隔间,提供了安静的演示和讨论场所。私密的卡座,为一对一的交流和独自一人的学习场景创造了条件。
▼四层Studio:平面布局
▼五层Studio: 平面布局
▼六层Studio: 平面布局
每一层空间里,一系列不同的公共节点,创造出独特的空间体验。休息室、餐厅、展厅、健身房、咖啡厅、演讲厅、录音室等,提供了丰富的空间活动日常。此外,在元宇宙教室,运动摄像机系统结合虚拟现实技术,使得教室内上课的学生,可以与香港主校区的教学实现无缝连接。
▼元宇宙教室: 设计策略
相比于注重讨论交流的studio,创客实验室更强调动手的实验操作。创客实验室空间包括一个木工坊、 一个重型机械车间、一个化学实验室和一个精密实验室。位于首层的四个实验室,有着不同的空间技术要求。净高充裕的它们,附有夹层,负责的课程老师,在上层工作室仍能非常方便地总览和指导学生们操作实验。
▼创客实验室: 功能布局
High bay是整个红鸟创客空间里最开放、最突出的场所。两层通高的High bay,提供了足够宽敞与自由的场地,满足诸如无人驾驶、潜艇机器人、无人机等测试需求。同时,High Bay也是举办活动和展示的理想空间。室内的屏幕系统,可以作为灵活的“画布”,播放不同的视听内容。
改造前的High Bay,室内条件非常受限:原有的空间过长,相对狭窄;一楼与二楼之间,只有狭长的平台连接。我们将中心空间分解为相互连接的多个不同区域,包括适用于不同实验和展示场景的玻璃水池、无人机网、无人驾驶车道等。
▼High bay: 功能分区和设计策略
从平台延伸而下的大楼梯,既连接起两层的空间,也能作为公开演讲和讨论的开放场所;同时打破了原有空间的强烈对称性,创造出生动的平面布局。拱形墙体上的铝材陈列柜,是由展示架、储物柜、座位组成的复合设施,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展览活动中使用。
二楼的两个工作区域,则为学生们提供了动手组装的场地。工作区域间的狭长走廊,被改造成为公共休息区。身处其中,可以俯瞰首层中庭的场景,指导首层地面的讨论活动。
项目空间信息:
- 空间名称: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红鸟创客空间”
- 空间类型:办公空间、共享办公室、创客空间
- 设计公司:临界工作室
- 主创设计:Nicola Saladino
- 设计团队:许诺凡、Javier Pelaez、冯宇瀚、周彦邦
- 施工单位:中铁一局
- 空间面积:9000平方米
编辑版权©️SOHO设计区(sohodd.com),禁止以“SOHO设计区”编辑版本进行任何形式转载,如转载请注明转自“SOHO设计区网站”。